你的位置:欧华传媒网 >> 新闻 >> 中国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法国企业“移情”瑞士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欧洲时报周刊   发布者:ohwebwwwad
热度902票  浏览252次 时间:2012年9月11日 09:45
     

今年五月的法国总统大选中,金融界被左派候选人奥朗德指斥为法国的“敌人”,收入超高的富人将面临高达75%的纳税率。不论社会党政府祭出“劫富济贫”大旗是否真能奏效,挽救法国萧条的经济,相当一批大大小小的企业和金融机构,追随早已立足在国外的公司,已经明里暗里在打算部分“移师”国外,瑞士即为其首选之地。

欧洲避税天堂瑞士

外国人到瑞士,一般都是慕其山光水色,尤其是莱蒙湖的美景,兼享其传统的乡土文化。近几十年来,法国影视、体坛及娱乐圈不少明星甘愿放弃巴黎的繁华,迁移到一贯被法国人嘲笑根本看不上眼的“乡巴佬”家乡去,个中的奥秘明眼人不探而知。可是,近年来法国大中企业也步起后尘,竞相迁至山国落户,难免引起世人关注。

欧洲大陆的几个小国,象摩纳哥、安道尔、卢森堡都是闻名的“避税天堂”,其中瑞士的地位最为优越。这个阿尔卑斯和汝拉山中的小国缺乏自然资源,却靠先进的钟表制造技术和“雀窠咖啡”,一跃而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瑞士并靠旅游业,尤其是银行业,扭转了在与欧洲和美国经贸中出现的逆差。瑞士银行业极其发达,由于国家一贯中立,不介入国际纷争,工业资本积累和银行储蓄最为安全。瑞士国制订的金融政策,尤其是为储户保密的规定,吸引了世界各地大宗存款。苏黎世、巴塞尔、日内瓦等城市里大银行鳞次栉比,里面藏着世界各国政要和富豪的秘密存款和金银财宝,得到最严密的保护。这些沉默的钱库犹如一个个忠实的守财奴。

瑞士于1934年制定“银行保密法”,规定境内银行严格为客户保守隐私,绝不透露存款数额,还实行匿名存款制,实施极为宽厚的税务优惠,遂成为享誉全球最保险的“避税天堂”。所谓“避税”是以表面合法的方式减免税款,瑞士银行常为外国客户提供便利,达到逃税目的。现今,瑞士已不在“经合发展组织”(OCDE)所列“逃税黑名单”上,一些国际大公司和富豪仍借其金融机构“合理避税”。

法国是个税收相当繁重的国家,一些名流为避税,干脆举家外迁到瑞士定居,甚至加入国籍。最出名的有老牌影星阿兰·德龙,电视上公开报道他向瑞士当局申请入籍,最后经瑞士公民投票通过。法兰西“国宝”级摇滚歌王强尼·哈里迪亦步其后尘,宣称自己主要在瑞士生活,但并不脱离法国歌坛。想当年,瑞士文化艺术界人士想出头,必须来巴黎闯天下,争取当法兰西公民。而今法国名流反其道而行之,显然是避税之需使然。今天,社会党政府如真的按奥朗德所言向年收入超过100万欧元的富人征起75%的高税率,打“去国”主意的大亨将不会在少数。

“格吕耶尔”现象

“格吕耶尔”(le gruyère)本是瑞士所产著名干酪,与孔泰(comté)同类。当前法国企业出现向往瑞士潮,设法迁址到莱蒙湖畔,或在那里设分支,从而躲开法国的重税压力,被戏称为“格吕耶尔潮”。其对国家产生的后果显然要比名流的个人行为大得多。

“波罗埃投资公司”旗下的法国橡胶财贸公司在非洲和东南亚拥有总共14万公顷的热带橡胶种植园。该公司悄悄在瑞士弗里堡离中心火车站不远的罗蒙街设置了一个分部。同一条街上,另外两家公司的分支也于今年1月中旬让法国企业家万桑·波罗埃进入了它们的董事会。

弗里堡的报春花路一带同样涌现出法国企业的身影……弗里堡州议会议员、州立银行董事会成员让-路易·洛玛南斯以瑞士人惯有的谨慎,亦不无幽默地在电话里对来访者说:“让我怎样回答您呢?要知道,一个企业来此地,而不去别处选址,其中必然有一种亲和力在起作用,称为‘有缘千里来相会’”。

议员先生一番话道出了而今一些法国企业爱上瑞士,往这个小国“挪窝”的奥秘。企业有权迁址,是自主的合法行为,“波罗埃投资公司”下属几个公司去弗里堡设立分支,也符合经济规律,即便其避税愿望,也可谓“情有可原”,不可阻挡。可是据欧盟委员会的统计,欧洲企业去到瑞士避税,总金额高达2500亿欧元,给本国财政收入造成的损失十分惊人。这一点,法国迁往瑞士的各家企业却全都三缄其口,避而不谈。

瑞士人的吸金术

“格吕耶尔现象”并非始于今天。法国多家大超市诸如“欧尚”、“家乐福”、“卡西诺”和“英特玛舍”等早就对瑞士情有独钟。“贡弗奥哈玛”去了洛桑,“勒克莱尔”在苏黎世安营扎寨,而最早捷足先登者,当属法国的跨国公司轮胎大王“米其林集团”。这家企业1990年就在弗里堡附近选址,盖楼挂牌了。它们都冠冕堂皇地声称,在瑞士设厂,方便与遍及全球的供应商联络签约……实际情况当然各有隐衷。洛玛南斯议员所谓“因缘辐辏”,在上文已经泄露天机,一切都围绕着国与国之间税率的差额,求得“避税、减税”,实质是“逃税”的目的。聪明的瑞士人还抓住良机,积极“配合”: 弗里堡为了促进经济飞跃,从1911年1月1日起实施一项新规定,凡在该州驻足的企业需缴纳的所得税率为8.5%,这是纸面上的规定,实际上只有7.8%;而法国抽的税率是33.3%,可见悬殊之大。不仅法国,其他因本地企业迁往瑞士的国家也蒙受税收上的巨大损失。

瑞士品牌有声誉

弗堡经济促进会负责人艾比斯舍则强调本地优越的语言和地理位置。因为,人口仅28万的弗里堡州,地处瑞士法语区与德语区交界处,又紧靠首都伯尔尼,与各方联络四通八达。大概,米其林集团就是受此诱惑,将自己的财务中心搬到弗里堡高效的格朗日-帕戈区。同样也是在弗里堡州的另一市镇吉维希耶,米其林科研技术部推出了新型F-CityH2电动机车产品。

与米其林的轮胎加速转动一样,法国的糕点制造业亦在瑞士站住了脚。2012年2月起,巴黎的“拉杜雷”(la patisserie Ladurée)继续在那里扩大业务,直接在格吕耶尔古堡脚下烘烤闻名遐迩的杏圆饼干“马嘉隆”。瑞士人口仅有800万,但居民富裕,购买力强。“拉杜雷”自2010年起已连续在日内瓦、洛桑和苏黎世开办分号。在苏黎世有个专门支持法国中小企业出口的“法瑞贸易交流会”,据其总干事称,4年内,在瑞士的企业数量已由400家增长到了550多家。

法国企业主之所以钟情这个弹丸小国,主要是因为那里社会安定,行政部门没有官僚主义,与雇主合作很融洽,不存在法国社会上普遍的“仇富”心理,加上民风正派,注重传统,工作作风严谨,法国企业主还感觉“瑞士产”的招牌能给他们的产品添彩。当然,一般人不愿意涉及税务优惠话题,以免招来麻烦。

纳税政策的吸引力

法国许多大企业在瑞士也都设有分支,例如阿尔卡特、布依格、达能、标志、圣马克鲁、巴黎银行、农业信贷等等,数量达到822个。占据这里有利可图的市场,将利润转出国可以少纳税或干脆不纳。法国企业在瑞士法语区占到其市场的25%,在德语区不敌德国,仅占7%。毋庸置疑,可观的避税额度是法企蜂拥而上的主要因素。深谙跨国集团内情的经济专家安东尼·维里亚尔声称:“法国所得税率高,但企业可以通过分支之间的价值过户,转移到税率低的瑞士,减少支出。”这位专家明确表示,这一动作的目的是让法国企业避税。

在日内瓦,企业只需要为在瑞士本土实现的利润纳税,境外收入则无需缴纳税款。至于控股公司,他们在州镇两级都可获得免税。资本税额也很小,比如在纳沙泰尔州,仅为千分之0.5,到2016年还会降到更低的程度。而且,瑞士每个州都享有自定税率的主权,像沃州(canton de Vaud)就让税务为对本地有利的大公司服务。因而,法国的欧尚、家乐福、卡西诺等大商号就把他们的采购中心迁移到日内瓦、洛桑和苏黎世,充分享受税务优惠。

顶:35 踩:59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69 (303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4 (255次打分)
【已经有250人表态】
55票
感动
31票
路过
30票
高兴
27票
难过
27票
搞笑
23票
愤怒
27票
无聊
30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