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欧华传媒网 >> 新闻 >> 中国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周必大年谱长编---王聪聪(三)

热度118票  浏览140次 时间:2022年7月15日 20:22
接上篇

(三)周必大《文忠集》版本考

一.名稱、種類和卷數。
 周必大文集歷代名稱不一,《宋史·藝文志》並未對其文集進行命名,僅著述了各種著作的名稱。因此周蓮弟認為:“周綸在為父親周必大編刊著作時,並未對各種著作給予一全集的名稱”。所以後世各自命名,最早著錄周氏文集的書目是南宋陳振孫的《直齋書錄解題》,以周必大封益國公,命之為“周益公集”;《宋史·周必大傳》因周氏晚年自號平園老叟,名其文集為“平園集”;清《四庫全書》叫“文忠集”,道光歐陽棨的瀛堂別墅本則稱“廬陵周益國文忠公集”。名稱大同小異,所指則一。本文在不討論具體版本時,皆以《文忠集》指稱周必大的全集。
《文忠集》卷帙浩繁,《四庫提要·文忠集》這樣著錄:
《文忠集》二百卷。……《省齋文稿》四十卷、《平園續稿》四十卷、《省齋別稿》十卷、《詞科舊稿》三卷、《掖垣類稿》七卷、《玉堂類稿》二十卷、《政府應制稿》一卷、《歷官表奏》十二卷、《奏議》十二卷、《奉詔錄》七卷、《承明集》十卷、《辛巳親征錄》一卷、《龍飛錄》一卷、《歸廬陵日記》一卷、《閒居錄》一卷、《泛舟游山錄》三卷、《乾道庚寅奏事錄》一卷、《壬辰南歸錄》一卷、《思陵錄》一卷、《玉堂雜記》三卷、《二老堂詩話》二卷、《二老堂雜誌》五卷、《唐昌玉蕊辨證》一卷,《近體樂府》一卷、《書稿》三卷、《劄子》十一卷、《小簡》一卷。其《年譜》一卷,亦綸所編輯,又祭文、行狀、謚、神道碑等別為《附錄》四卷。
其中出現了一個問題:《四庫提要》稱《文忠集》共200卷,但各類著作的卷數相加卻只有199卷。道光十二年,彭邦疇在《重刊周益國文忠公集序》中解答了這個疑問:“《周益文忠公集》二百卷,外《年譜》一卷,《附錄》五卷。《四庫全書》的書目作二百零四卷,蓋合《思陵錄》上、下為一卷,而《附錄》止作四卷故也。”因為《四庫全書》的書目合《思陵錄》上、下為一卷,總數就成了199卷,《四庫提要》也是這樣分卷的,但又在開頭筆誤寫成了二百卷。
但是,《四庫全書》的書目、提要和實際內容又不相吻合。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中,《思陵錄》分上下兩卷,分別為全集的第172、173卷,《附錄》為五卷,分別為祭文、行狀、謚誥、神道碑、忠文耆德之碑。也就是說,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中,《文忠集》為二百卷,另有《年譜》一卷,《附錄》五卷。這與道光年間歐陽棨刻印的瀛堂別墅本卷數是完全一致的。
至於最初的南宋開禧刻本,周必大嗣子周綸在開禧二年中秋所作的跋中稱:“先公丞相文集二百卷”,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的卷數為:“《周益公集》二百卷《年譜》一卷《附錄》一卷”,由於宋刻本的《附錄》已佚,只能根據後來的抄本和刻本來推測,而目前能見到的所有抄本和刻本的《附錄》都是五卷,故可推知《附錄》的內容沒有變化過,只是宋刻本沒有分卷。
《文忠集》到目前為止,只有以上三個刻本,因此,文集二百卷,另有年譜一卷,附錄五卷的說法,基本上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二.《文忠集》版本考
1.宋刻本。                              
 周必大的文集,在南宋開禧年間首次刊刻,常被稱為“開禧初刻本”。清人丁丙在《善本書市藏書志》的〈周益國公全集二百卷〉條下著錄了周必大嗣子周綸在開禧二年(1206)中秋所作的跋:
 先公丞相文集二百卷,初與先友免解進士曾無疑三異纂集校正,篇帙既定。又得免解進士許志伯凌、鄉貢進士彭清卿叔夏、羅次召克宣相與覆校,敬鋟木以傳。惟日記自紹興戊寅(二十八年[1158])訖嘉泰甲子(四年[1204]),紀錄頗詳,而書稿尤多,皆未容盡刻。實(案:應是“寶”字之誤)藏惟謹,當俟他日。
 可見周必大的全集最初是由其嗣子周綸和曾三異編纂校訂的,其後又經過許凌、彭叔夏、羅克宣三人的覆校,最終刻印成書。跋中沒有交代開始編纂的時間,但該跋既然作於開禧二年中秋,則全部編校工作當在此之前完成。根據《直齋書錄解題》中“其家既刊《六一集》,故此集編次一切視其凡目” 的記載,周蓮弟認為開始編纂時間“可推斷在周必大編刊歐陽修《文忠集》完成之後,即慶元二年後”,我們認同這個說法。
 但開禧初刻本並未將二百卷全部刻印,周必大的日記和書稿沒有全刻,那麼刻的到底有多少,未刻的又有幾卷呢?
 清代顧廣圻他在《思適齋集》中著錄了一種抄本: 
 首列《周益文忠公文集‧總目》:凡《省齋文稿》三十卷、《平園續稿》三十九卷、《玉堂類稿》十三卷、《政府應制稿》一卷、《歷官表奏》五卷、《奏議》十二卷、《奉詔錄》四卷、《雜著述》七卷、《書稿》十四卷,共百二十五卷,又《附錄》五卷、《年譜》一卷。總目末有開禧丙寅(二年)嗣子綸所書,言先公丞相文集二百卷,與曾三異纂集,又得許凌、彭叔夏、羅克宣校正,惟日記紀錄頗詳,而書稿尤多,皆未容盡刻。據此則開禧刻本止有此數矣。今外間鈔本稱周益公大全集共二百卷,而名目卷第多寡先後無一相同,蓋出於後來刻本,未詳何人所重編校也。此本舊鈔有真定梁蕉林相國名印,尚是文忠家刊,洵可寶也。
 顧廣圻推斷該抄本抄自周必大的家刻本,即開禧二年刻本,因此認為開禧初刻本共一百二十五卷,又有《附錄》五卷、《年譜》一卷。但僅居“今外間鈔本稱周益公大全集共二百卷,名目卷第多寡先後無一相同”就下此論斷,顯然是不能服人的。何況,南宋的陳振孫親見了開禧初刻本和續刻本,他在《直齋書錄解題》稱:
 其間有《奉詔錄》、《親征錄》、《龍飛錄》、《思陵錄》凡十一卷,以其多及時事,託言未刊,人莫之見。鄭子敬守吉時,募工人印得之。余在莆田借錄為全書,然猶漫其數十處。
 這樣,可以確定由於涉及時事,僅有《奉詔錄》七卷、《親征錄》一卷、《龍飛錄》一卷、《思陵錄》二卷,共十一卷為開禧初刻本所未刻。而顧廣圻所著錄的抄本中恰恰有《奉詔錄》四卷,可證顧說之謬。
 據周綸所作之跋中稱“書稿尤多,皆未容盡刻”,則周必大的書稿也沒有全刻,這與陳振孫的說法矛盾,但是由於史料闕如,我們也無從得知真相如何了。
 根據陳振孫的敘述,可知鄭子敬任吉州知府時刊刻了開禧未刻的周必大文集(一般稱之“鄭寅續刻本”)。考鄭寅(?-1237)是南宋藏書家,字子敬,號肯亭,仙游(今屬福建)人。鄭樵世家,參知政事鄭僑之子。以父任補官,歷知吉州。從此,周必大的著作有了全集。我們將開禧初刻本和鄭寅續刻本合稱為宋刻本,它是周必大全集的第一個刻本。
 至於宋刻本的版式,清人陸心源從殘本的版式窺見了一些特征:
《周益文忠公集》二十七種,今存七種,及附錄。首行題各種之名,下題周益文忠公集第幾,宋刊宋印本。《省齋文稿》存目錄、卷一至卷八、卷二十八至卷三十六,版心文稿幾等字。《平園續稿》存序目、卷一至十五、卷二十七至三十、卷三十六至四十,版心續稿幾等字。《玉堂類稿》存卷六至八、卷十一至十三,版心玉堂幾等字。《歷官表奏》存目錄、卷一至卷五、卷十至十二,版心表幾等字。《承明集》存卷一至卷六,版心承明集幾等字。《書稿》存卷九至十一,版心書稿幾等字。《附錄》全,版心附錄幾等字。每葉二十行,每行十六字,版心皆有刻工姓名及字數。事涉宋帝,皆空一格,有空二格者。
 黃丕烈在《百宋一廛書錄》中也簡單指出:
 疏行大字,與《歐陽修集》板刻悉同,蓋仿而為之者。
 董康在《書舶庸譚》中有更為詳盡地介紹:
 宋寧宗以後,刊本每半葉十行,大小俱十六字,左右雙邊。……每卷首行類目在上,總目在下。如《省齋文稿》卷第一(案:此處有闕文)《周益文忠公集一》類省。卷尾題同首行,板心上紀字數,魚尾下某種幾下,魚尾下紀葉數,並刻姓名。如胡昌、胡彥、鄧振昌、胡元、蔡懋恩、懋、劉宗等。宋諱避懸、徵、樹、慎、廓等字。有汪士鐘印。三十五,峰園主人趙宋本諸記。
 宋刻本到清代已經殘缺不全,黃丕烈輾轉獲得了六十九卷的殘本,但誤記為六十八卷。汪士鐘在《藝芸書舍宋元本書目》的著錄與黃丕烈基本相同,陸心源在《皕宋樓藏書志》將宋刻殘本卷數由黃丕烈的六十八卷更正為六十九卷,陸心源去世后,周必大文集的宋刻殘本被日本人買走,共六十九卷,現藏於日本靜嘉堂文庫。《靜嘉堂宋本書影》著錄甚詳:
 周益文忠公集殘本 四十冊 宋周必大撰 《平原續稿》序(徐誼)
 每半葉十行,每行十六字,注文雙行,白口,左右雙邊。版心字數及刻工姓名。大題在下。廓字闕末筆。此本原二百卷,今存《省齋文稿》目錄、卷一至八、二十八至卷三十六。《平園續稿》序目、卷一至十五、卷二十七至三十、三十六至四十。《玉堂類稿》卷六至八、十一至十三。《歷官表奏》目錄、卷一至五、十至十二。《承明集》目錄、卷一至六。《書稿》卷五、卷九至十一。《附錄》五卷。汪士鐘等舊藏。圖版:卷一第一葉(縱六寸六分半,橫八寸八分強)
 另外,瞿鏞在《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的〈周益公文集二卷宋刊殘本〉條里也簡單記錄宋刊本的版式:
《周益公文集》二卷 宋刊殘本 
 二卷為全集中《書稿》一種,題下注明紀年,每半葉十行,行十六字,“敦”、“徵”字有闕筆。板刻楮印,俱極精善,惜未得全本也。
 綜合以上記錄,宋刻本的版式特征如下:
 a.行款:每半頁十行,每行十六字。
 版式:注文雙行,白口,左右雙邊;版心上記字數,魚尾下記某種幾下(《省齋文稿》為文稿幾,《平園續稿》為續稿幾,《玉堂類稿》為玉堂幾,《歷官表奏》為表幾,《承明集》為承明集幾,《書稿》為書稿幾,《附錄》為附錄幾),魚尾下記頁數,並刻工姓名。如胡昌、胡彥、鄧振昌、胡元、蔡懋恩、懋、劉宗等。
 b.書名及序跋:無全書名稱。僅有各書名稱。今存《省齋文稿》目錄、卷一至八、二十八至卷三十六。《平園續稿》序目、卷一至十五、卷二十七至三十、三十六至四十。《玉堂類稿》卷六至八、十一至十三。《歷官表奏》目錄、卷一至五、十至十二。《承明集》目錄、卷一至六。《書稿》卷五、卷九至十一。《附錄》五卷。
 每卷首行類目在上,大題在下,小題下註明紀年。如
 首行上:《省齋文稿》卷第一
 首行下:《周益文忠公集一》
 卷尾題同首行。
        僅存《平原續稿》序,為開禧二年中秋徐誼所作。
        c. 避諱:事涉宋帝,皆空一格,亦有空二格。避懸、徵、樹、慎、廓等字,一般為缺末筆。
 d. 書內有汪士鐘印。
 e. 圖版縱六寸六分半,橫八寸八分強。
2.各種抄本
 據陸心源《儀顧堂題跋》的記錄,周必大文集自開禧後無重刊,曆元明二代,迄無再刻者。不過,鈔本一直不斷,現存多種明清鈔本,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的《現存宋人別集版本目錄》對此有詳細的記載。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多個版本:
  a.明抄本。僅存殘本五十一卷,現藏浙江天一閣圖書館。
  b.清鈔本或明鈔本配清鈔本。
 上海辭書出版社有明純白齋鈔本《周益文忠公集》二百卷,附錄五卷。北京圖書館有明抄本配清鈔本《周文忠公集》二百卷,附錄五卷,年譜一卷。清黃丕烈校跋並抄補,陸塤之校並跋,周星怡跋。北圖還藏有明鈔本配清末趟氏舊山樓抄本,張本淵跋;清金氏文瑞樓抄本;清鈔本(四庫底本)等。日本靜嘉堂文庫藏有清雍正間宋賓王、謝泰甫抄本,謝泰甫校並跋。浙江天一閣圖書館藏有清鈔本,其中附錄為四卷。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有《周益公全集》二百零八卷,系清沈氏鳴野山房鈔本,清沈復璨校。
3. 四庫全書本與瀛堂別墅本
 直至清代,周必大文集終於有了兩個刻本。其一為四庫全書本(簡稱庫本),根據《四庫全書總目》的著錄,採用了“浙江鮑士恭家藏本”,可知此本是由四庫館臣根據浙江鮑氏所呈獻的家藏本刊刻而成。另外,廬陵人歐陽槳也刊刻了周必大文集,歐陽槳感念周必大刊其先祖歐陽修文集之德,編校、刻印了《廬陵周益國文忠公集》(簡稱瀛本)。以張敦仁家藏鈔本、彭邦疇知聖道齋鈔本及內府翰苑本匯校,參互鉤稽,訂訛補缺,先成一百六十二卷,齡道光二十八年(1848)付梓,《雜著述》二十三卷、《書稿》卷及附錄五卷,則續刊齡咸豐元年(1851)。光緒二十五年(1899),周日新堂據以重刊。民國二十六年(1938),吉安劉峙又以此本鉛排為《廬陵周文忠公全集》。歐陽棨瀛堂別墅藏刊本彙集了幾大鈔本的長處,收文也較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多,校勘較精,堪稱周必大集之通行善本,誠如歐陽棨《重刊周益國文忠公集敘錄》所稱:“非敢雲克復舊觀,較之諸本,差為完善。”然而歐陽棨刊本並未遍校現存諸本,更未獲睹宋刊殘本,不免因陋就簡,文集中訛缺仍不少。如與澹生堂鈔本相較,《平園續稿》卷三十九即闕八篇祭文,分別為祭范成大、朱熹、史浩、李彥穎、京鏜、孫逢吉、余端禮、王藺等八人的文章。庫本和瀛本是現存周必大文集最完整的兩個版本。
 庫本《文忠集》二百卷、《年譜》一卷、《附錄》五卷,其版式特征如下:
 a.行款:每半頁八行,每行二十一字。
 版式:四周雙欄,注文用雙行小字。版心的框線下記“欽定四庫全書”,魚尾下分別注明書名和卷數,右下方注明頁數。
b.書名及序跋:書名為《文忠集》,前有欽定四庫全書《文忠集》提要一條。
 後有陸游“《文忠集》原序”,實則為《省齋文稿》序。
c.字體:軟體字                                                    
 瀛本《廬陵周益國文忠公集》二百卷、《年譜》一卷、《附錄》五卷,共四十八冊。其版本特征如下:
 a.行款:每半頁十行,行二十四字。
 版式:左右雙欄;版心上印全集名“廬陵周益國文忠公集”,版心下標注書名、卷次及頁數;白口;黑魚尾。
 b.書名及序跋:《廬陵周益國文忠公集》。書前印有封面,封面分三行,中間為書名“廬陵周益國文忠公集”,字體較大。右行上方是刻印年,上刻“道光二十八年鐫”。左行下方是藏板者,上刻“瀛塘別墅藏板”。
 前附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一條。
 并有三序,其一為張序。序名為《重刊周益國文忠公集序》,序者為張敦仁,作序時間為道光七年四月。    
 其二為彭序。序名為《重刊周益國文忠公集序》,序者為彭邦疇,作序時間為道光十二年秋七月。
 其三為王序。序名為《周益國文忠公集後序》,序者為王贈芳,作序時間為道光十二年冬十月。
 另有一篇《重刊周益國文忠公集敘略》。作者為歐陽棨,寫作時間為道光二十八年孟秋。
 全集後有一跋,名《記鈔周益國文忠公集始末》,作者佚名,寫作時間不詳。歐陽棨因這篇鈔集始末“有功於斯集”,故“附刊其文,以存其人焉”。                                       
c. 扉頁無字,無牌記。
d. 避諱:“寧”字下闕兩筆。無刻工姓名。
e. 書內無校勘、無題跋。有“上海圖書館藏書”印。 

三.《文忠集》的現藏情況
關於《文忠集》的現藏情況,列簡表如下:
书名
現存卷數
著者
版本
收藏单位

《周益文忠公集》二百卷
六十九卷:(《省齋文稿》目錄、卷一至八、二十八至卷三十六。《平園續稿》序目、卷一至十五、卷二十七至三十、卷三十六至四十。《玉堂類稿》卷六至八、十一至十三。《歷官表奏》目錄、卷一至五、十至十二。《承明集》目錄、卷一至六。《書稿》卷五、卷九至十一。《附錄》五卷)

宋周必大撰
宋刻本
日本靜嘉堂文庫

《周益文忠公集》二百卷
二卷:一百八十六至一百八十七(《書稿》一至二)
宋周必大撰
宋刻本
國家圖書館

《周益文忠公集》二百卷
二卷:一百八十六至一百八十七(《書稿》一至二)
宋周必大撰
宋刻本
國家圖書館

《周益文忠公集》二百卷
二卷:《書稿》中、下
宋周必大撰
宋刻本
上海圖書館

《周益文忠公集》二百卷《附錄》五卷
二百卷,《附錄》五卷。
宋周必大撰;年譜周綸撰
明純白齋抄本
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

《周益公文集》二百卷《年譜》一卷《附錄》五卷
二百卷,《年譜》一卷,《附錄》五卷。
宋周必大撰;年譜周綸撰
明祈氏澹生堂抄本(清瞿鏞校)
國家圖書館

《周益文忠公集》二百卷《附錄》五卷《年譜》一卷
二百卷,《年譜》一卷,《附錄》五卷。
宋周必大撰;年譜周綸撰
明抄本
國家圖書館

同上
二百卷,《年譜》一卷,《附錄》五卷。
宋周必大撰;年譜周綸撰
明抄本
國家圖書館

《周益文忠公集》二百卷
五十一卷。
宋周必大撰;年譜周綸撰
明抄本
天一閣圖書館

《周益文忠公集》二百卷《年譜》一卷《附錄》五卷
二百卷,《年譜》一卷,《附錄》五卷。
宋周必大撰;年譜周綸撰
清蔣氏西圃抄本
南京圖書館

《周益文忠公集》二百卷《年譜》一卷《附錄》五卷
二百卷,《年譜》一卷,《附錄》五卷。
宋周必大撰;年譜周綸撰
清金氏文瑞樓抄本
國家圖書館

《周益文忠公集》二百卷《年譜》一卷《附錄》五卷
二百卷,《年譜》一卷,《附錄》五卷。

宋周必大撰;年譜周綸撰
清金氏文瑞樓抄本,清宋賓王校補
南京圖書館

《周益文忠公集》二百卷《年譜》一卷《附錄》五卷
二百卷,《年譜》一卷,《附錄》五卷。
宋周必大撰;年譜周綸撰
清抄本
國家圖書館

《周益文忠公集》二百卷《年譜》一卷《附錄》四卷
二百卷,《年譜》一卷,《附錄》四卷。
宋周必大撰;年譜周綸撰

清抄本
天一閣圖書館

《周益文忠公集》二百卷《年譜》一卷《附錄》五卷
存一百七十卷(一至四十、五十四至五十七、六十五至八十、九十一至二百)
宋周必大撰;年譜周綸撰
清抄本(四庫底本)
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
《廬陵周益國文忠公集》二百卷 首一卷《附錄》五卷
二百卷,首《年譜》一卷,《附錄》五卷。
宋周必大撰;年譜周綸撰
清道光二十八年歐陽棨瀛堂別墅刻、咸丰元年续刻本
上海圖書館
《廬陵周益國文忠公集》二百卷 首一卷《附錄》五卷
二百卷,首《年譜》一卷,《附錄》五卷。
宋周必大撰;年譜周綸撰
清道光二十八年歐陽棨瀛塘別墅刻、咸丰元年续刻本(傅增湘校)
國家圖書館; 

《周益公全集》二百八卷
二百八卷
宋周必大撰
清沈氏鳴野山房抄本(清沈複粲校)
復旦大學圖書館

《周文忠公文選□卷》
存五卷(一至五)
宋周必大撰
明萬曆二十七年胡廷宴刻本
國家圖書館;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

《二老堂詩話》
一卷
宋周必大撰
《歷代詩話》本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國家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

《二老堂詩話》
二卷
宋周必大撰
明汲古閣刻本
上海圖書館;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王聪聪,文学博士,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学院文化素质教研部讲师,主讲古代诗词、文化、思想方面的课程,研究唐宋文学,尤以周必大研究见长。好读书,每有会意,手舞足蹈,喜上眉梢;好赋诗,春云秋鹤,常引诗情到碧霄;好思辨,期以洞察;好倾谈,务求尽兴——尤好教书,融读书之意、诗文之道、思辨之得、倾谈之兴于传道授业解惑之中,人生至乐也!
顶:16 踩:5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22 (3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 (30次打分)
【已经有30人表态】
7票
感动
4票
路过
3票
高兴
3票
难过
3票
搞笑
4票
愤怒
3票
无聊
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