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欧华传媒网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新华社特别策划向一位退休记者致敬的幕后故事

热度901票  浏览123次 时间:2017年5月25日 17:08

怎样的一个记者

退休2年后

还能让国社为他特开专栏点赞

他,就是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温州支社原社长张和平,一个敢说真话的人。

业内人士称,《新闻业务》是新华社核心刊物,万名新华之众新闻业务交流的主平台。前不久出刊的2017年第16期,它为一名已退休2年的记者开专栏推许,几乎前所未有。引人注目的是,刊首登载了新华社总编辑何平给他的共勉寄语,这也是他对全体新华人的殷切勉励。

铁肩道义,笔带锋芒著激扬文字勇于针砭时弊;

不忘初心,纸写风云当喉舌耳目赤诚报效人民。

——何平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具有严谨学术风格的《新闻业务》在封面赫然醒目地打出颇具诗意的标题他与良知共白头,并将张和平的头像以人物素描形式展置封面中心,这也是少而少见。

专栏共有12篇力作,有多位大牌新华社记者撰写的精彩、隽永之文,有多位新华社后起之秀才思并茂的人物速描,还有党的十八大代表、长江韬奋新闻奖获得者刘万永阅读这位江湖侠客新闻作品的精到笔记等等,篇篇真实可信。

这期《新闻业务》刊发后,在新华社业内引起不小的反响,一些人士由衷地发出两个字:赞叹!有的分社甚至组织全社釆编人员专题集中学习、讨论这组专稿。分社长认为,张和平的确对年轻记者有激励作用,国社记者应该要有虎狼之气、有英气豪气,要当英雄!

法治君特此摘录部分文章,分三次以飨读者,一同来认识下这位大牛记者——

新华社记者张和平

商意盈

199212月,从浙江日报温州记者站转入新华社温州记者站(后称温州支社)的他,带着满满的激动,第一次在稿子导语里写下了新华社温州电,开始踏上了他在国内最高新闻平台的征程。

2017324日,在新华社浙江分社社长何玲玲的主持下,浙江分社和浙江省记协举行了以他命名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新闻业务交流座谈会,室内济济一堂。新华社总编辑何平,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慎海雄等领导致信祝贺、赠勉励之语,浙江分社副社长沈锡权、张奇志,省记协主席李丹以及胡宏伟、吴晓波等前新华社资深记者悉数到场热烈座谈。

随后,张奇志的发言稿出现在微信公众号上,名为《他的所作所为,是中国新闻界的一个奇迹》,太多认识他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他转发、点赞,一个年逾花甲的老汉,成了名副其实的流量王

他叫张和平。张和平是谁?

疯子一声吼:谁敢拦我?!

20115月,网上有爆料称,温州公路管理处存在世袭招聘,张和平与我前往采访。门口的保安拦住了去路。张和平跳下车,大吼一声:我是新华社记者,谁敢拦我?!保安吓得目瞪口呆,乖乖打开了大门。

若非亲眼所见,真的很难相信江湖竟真有狮吼功,而这大吼一声的底气背后,是对新华社记者这五个字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如果要在张和平身上贴一个标签,无疑是新华社记者。他对这五个字,无比珍惜和骄傲。在新华社从业23年,他一直用他的一支笔、满腔情,把这五个字擦得金光闪亮。

张和平说自己是个疯子,疯狂爱着新华社事业、疯狂投入新闻记者工作,而且这样的疯狂,在新华社他持续了23年。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曾经也有机会到行政岗位并获得更好的晋升,他虽有犹豫但还是谢绝了。

“‘记者的名字永远与新闻连在一起,这是我的座右铭。如果为了升官就放弃我一辈子所热爱的新闻事业,得不偿失。特别是不能写稿,我为民说话、匡扶正义、安良除恶的优势就废了,很不值得。

没有退出江湖的记者,只有铁肩担道义的战士。这种执着已经超越了职业生涯,而贯穿张和平的生命。

他以重要的新闻报道成为温州金融改革的催生者。他更是金改全程见证者,随着金改进入深水区,外界的关注也逐步下沉

“‘金改是温州改革的一大亮点,去年328日是金改’4周年,必须抓住这个时间节点及时反映金改经验。我虽已退役,但关注、记录它的责任不舍。张和平说。为此他主动采写了一篇发往新华社的金改要稿。今年他又深度调研,不惜耗时半个多月,苦心打磨合作采写了长篇金改成效稿。

张和平显现出的特质,除了执着,还有一个字。他的父母都是军人,父亲是革命烈士。家庭、军营大院生活熏陶、以及6年的部队生涯让他沾染了一身正气。他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写稿公正、做人正派、处事正当、思维正确、心存正气,传递正能量。

1999年,温州发生“2·24”空难,61人全部罹难,死难家属上街游行请愿,谴责航空公司赔偿过低,这实际上是投诉国家民航总局。按那时的国家标准,如果没买保险,空难死亡每人赔偿仅约两万元。

国家标准已经定了,民航总局是国务院正部级直属机构,航空公司又是国企,政企合一体制尚未破除。这四座大山让老百姓投诉无望。张和平了解到,国家的相关航空赔偿法规已严重滞后,是十多年前的老黄历,认为这不合理也不合情,显失公平公正。

他迅速采写,却被总社签发人毙稿。张和平多次争取无果仍不死心,就冒着得罪领导的风险,越级请愿。稿子刊发后,空难死亡人员赔偿金提高到5万元。

正气,不仅仅是在可能影响自身利益时勇敢站出来,也是在千人诺诺的时候敢于凛然无畏地成为那个谔谔之一士

2012年,温州大规模推行农民上高楼重大民生改革,在每个县市区开辟多个农民新区,收购农民土地,让他们迁入新区高楼。由于是一把手工程,又形成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众人响应、各地高歌猛进。张和平深入采访后发现这个改革出发点是好的,但没有考虑好农民迁入新区后的就业以及自愿性、政府财力的可行性等,存在巨大风险和隐患。

在种种压力下,张和平还是大胆写了报道,他既肯定思路是好的,长远发展方向是对的,但是时机尚不成熟,必须循序渐进,不能长官意志、一刀切、一哄而上。稿子发后温州不少干部暗地叫好,工程最终不了了之。

有盔甲 有柔情

穿上盔甲,他是勇猛的新闻战士,为苍生社稷进言,为天下扫除不平。在张和平这里,没有所谓的对达官网开一面、对贵人手下留情,对他来说,一直都是原则优先、正义第一、公道首选。

上世纪80年代任温州市规划局长的杨秀珠,在温州已如日中天,这个敢指着市委书记鼻子叫骂的女贪官,独独害怕张和平,为了讨好他,总是违心地恭维、示好。

张和平早在1987年就采写了《杨秀珠以权谋私》的批评报道,首次对她产生舆论震慑。尽管面对软硬兼施,张和平对她的关注从没停息。对她任温州副市长时滥用职权、肆意贱卖国有土地给开发商牟利、严重流失国有资产、损害国企及广大职工正当利益的恶劣行径,以新华社的杀手锏给予猛力一击,维护了后者的利益。在她出逃美国后,尽管舆论监督一度无所作为,张和平也没放弃职责。

他根据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投诉,深入采访大量的人与事,借助正直的口碑赢得干部群众的信任,也借助智慧有力突破盲区、获得杨秀珠经营腐败后花园及腐败根源的重要材料,积极履行了新华社记者的职责。

恨他的人恨得牙痒痒,爱他的人爱得很深沉,不了解他的人说他软硬不吃”“不圆通”“拎不清”“不近人情。了解他的人知道,他是个不能被收买的人,蒙受冤枉、遭遇不公,找他准没错。

脱下盔甲,他心里满满是对苦难者的同情和柔情。2000年,几个私人老板合股投资2000万元,在温州市永嘉县张溪村截流筑坝,建造一座私人小型水电站。投资者与个别乡领导暗地勾结、黑箱操作,搞来村民委员会一致通过的假决议获得了批文。但是,水源断流对当地4个村数千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富民工程遭民怨,当地群众强烈抵制,非但四处投诉无门,大批群众还惨遭公检法打击。背后关系错综复杂、各种利益交集,要阻止已经板上钉钉的水电站建设谈何容易?

张和平历时5年,发出来的没发出来的稿子整整有12篇,硬生生把这个项目拉下马

村里的老百姓在村口竖了一块碑,上面就刻着张和平的名字。从偏远山区来的村民在一次次找张和平倾诉冤屈的过程中,张和平自掏腰包请他们吃饭、给他们开旅馆。贫穷的村民实在拿不出像样的礼物,给他带了一壶农家老酒和5张豆腐皮,张和平汇去100元钱。

这样的柔情,甚至超越了国界。张和平第一次去非洲肯尼亚,被当地人的贫苦所震撼。第二次去非洲乌干达、坦桑尼亚,他有备而来,特意带上一个20多斤的大纸箱,里面装满了文具、食品、巧克力、风油精等,送给沿途的孩子和部落学校的师生。后来不够分了,看到对方悬在空中的双手和眼巴巴期盼的目光,他满是揪心和内疚。

纵然已过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

30年前的温州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发祥地之一,以个私经济、民营企业、小商品市场等为标志的温州模式享誉海内外。如今的温州天翻地覆地发展进步,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带来种种矛盾和问题,在全国都有典型性,张和平将之视为新闻富矿,满腔热忱、锲而不舍地坚守它。

这片热土和这个时代成就了他。如火如荼的改革岁月让张和平新闻从业近40年总是激情燃烧,成为温州最忠实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在张和平身上,你看不到62老人的暮气,看上去是个老顽童他始终以阳光朝气的、激情满怀的、活力四射的状态感染人,对新闻事业如此,生活也是亦然。

谢幕后,他对生活的热情丝毫无减。仍然常常工作到深夜,半夜赤脚踩着月光跑步,登海拔5600米珠峰大本营、钻非洲原始荒野丛林、勇漂惊险尼罗河、搏击畅游浩瀚印度洋、周游境外领略异国风土人情……

新闻是我生活的一大乐趣和人生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一些长期关注的领域放不下来,我就给新华社当特别记者。我不会种田打鱼,不会栽花养鸟,更不愿意为了五斗米折腰去企业给人家当顾问。

他待人真诚客气,总社分社的领导、记者到温州采访,总是竭尽所能提供帮助并热情款待。浙江分社一位年轻记者说过这样一个故事:2015年夏,在温州一家蒸汽海鲜饭店里,他打发走了服务员,喜滋滋从带来的塑料袋里倒出一堆鱼虾蟹。刚从海鲜市场买的,饭店里吃不到这样野生的,别被他们发现了。他的笑眼里竟透着一丝少年才有的狡黠。

他嫉恶如仇却又为人随和,虽然爱喝牛奶、吃牛肉,一身牛脾气,有时钻牛角尖,但在他身上没有架子,不摆谱。错了,他承认;不懂,他谦虚学。固执、偏激、性格火爆这些缺点他都直面正视。在他心里也没有那么多的羁绊,酒喝干,再斟满,是非荣辱都在谈笑间,功过毁誉不过是过眼云烟。

谈起永葆青春和激情的秘诀,他说是热爱,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他说退休后去旅行,一些景点60岁以上老人可免票或半票,但他不领情谁是老人?享受这个很丢人!我还年轻,不需要这种优待。在职期间,他一直自愿坚持考核到退休,以此逞强表明年轻。

而对新华社的后辈们,他说,当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并且仍然热爱的时候,必须要心无旁骛。新华社是巨大的高端平台,个人的荣辱兴衰和团队的荣辱兴衰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遇到挫折的时候必须挺住,扛过去了眼前就是一片天。

正如新华社原副社长、现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慎海雄为张和平新闻作品业务交流座谈会发来的贺词:和平同志的执着精神和凛然正气,注定了他必然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新华社记者。在互联网迅猛发展、媒体人的职业精神有所褪色的今天,尤其需要弘扬和平同志的这种优秀品格。这种品格折射的也是新华社共同的软实力

张和平,俨然活成了我们希望的模样,不辜负每一份热情,不讨好每一份冷漠,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爱憎分明、有勇有谋。他是一个新华社记者,更是一个大写的

如何在报道第一线

30年坚守良知、传播真理

——我眼中的张和平

屈凌燕

2017324日,在新华社浙江分社社长何玲玲的主持下,浙江分社和浙江省记协举行了以张和平命名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新闻业务交流座谈会,新华社总编辑何平,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慎海雄等领导致信祝贺,前新华社资深记者如胡宏伟、吴晓波当场回忆了和他战斗过的故事,座谈气氛热烈。第二天,老战友张奇志的发言稿《他的所作所为,是中国新闻界的一个奇迹》出现在微信公众号上,引发了大量转载、点赞。

听了座谈以及看了转载的同事、同行,尤其是一些年轻记者纷纷议论,张和平在改革开放的第一线、市场活力发源地——温州30余年,作为一名驻地记者,是如何抵制住各种诱惑,经受住考验,是如何做到坚守良知,传播真理的?

我跟和平老师认识10余年,有过多次合作机会,多次承蒙传授报道业务和个人生活经验。我个人认为,能做到30坚守良知,传播真理,首先是因为张和平热爱新闻事业,爱惜新华社记者光荣的闪光的身份。30多年的记者生涯如同激情燃烧的岁月,其间他首发了“7·23”动车事故,他报道了像永嘉村支书郑九万这样的优秀党支书,诚信老爹这样的典型,也顶住压力,如实报道了那些给温州抹黑的贪官污吏如杨秀珠,挖出了地下组织部长,打破了子虚乌有收购美国大西洋银行的林春平神话,更有对西班牙版火烧武林门的反思,温州打火机遭遇“CR”贸易壁垒等深度调研。

他对新闻真相、新闻现场的追索和探究的热情,正如我第一次和张和平合作报道,当时温州要用定向爆破的方式拆除一座被称为腐败楼的烂尾楼,因其建成后长达6年无法投入使用。计划拆除当天清晨天未亮,张和平就带着我们到达视野最佳观察点埋伏,原来他提前一个星期就多处踩点,最后选择了将要爆破的腐败楼对面一幢高楼上。如此重大现场,我怎么能不亲眼所见!

其次,张和平自身的性格是爱憎分明、嫉恶如仇。1996年至1998年间,温州相继出现两个反面典型:一是某县组织部长卖官大户;一是瑞安地下组织部长阿太。对此,有人希望张和平最好装聋作哑,别将这些事捅到上面让温州难堪。特别是后者事发后,中纪委主要领导刚到温州考察。张和平当然知道,如果“参”上去,对温州意味着什么,但出于记者的神圣职责,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写了。在反映卖官大户的报道中,他意味深长地反映一些干部群众的看法:作为一个组织部长,直接卖官的能量是有限的,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还在上世纪80年代,温州原副市长杨秀珠正得势之时,张和平就根据群众投诉,写了篇题为《杨秀珠以权谋私》的公开报道。杨通过各种关系,最后直接找到张和平,千方百计想阻拦此稿,但张和平并不买账。

正如温州一些官员说:我们对张和平又爱又恨。恨的是他经常写批评报道导致中央、省领导批示,遭来社会舆论谴责,倒了温州的霉,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和难堪,常常把我们搞死了。爱的是他写了很多宣传温州、赞美温州的正面报道,树立了温州的好形象,许多报道产生了出乎意料的效果,给温州带来很大的好处,为温州添光增彩。

最后,张和平为何能够抵制住各种诱惑,经受住考验,我认为是因为他识美丑、辨忠奸,这是一种能够去伪存真、能够在复杂情况中一针见血认识本质问题的能力。

他自身热爱自然、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吃健康食品,坚持几十年健身不停歇,经常工作一天后,大家都累得瘫软,他还能穿上跑鞋跑上10公里。从相貌上看张和平永远神采奕奕,眼睛清亮有神,身材更是一贯保持男神的形象,不容赘肉上身。为革命健康工作30,我也是到了这两年才悟到了其中的道理。

他对熟不熟的人都爱说自己军人家庭出身,还有一个小故事,就是小时候杨梅天,家里晒钱的故事,虽然有些夸张,但是这是先提醒诸位,我见过钱,我不稀罕钱。言下之意,不要想着可以用钱来收买我

他经常告诉年轻记者,虽然这件事情你的报道得到了地方领导肯定,但是不能对地方政府的监管放松警惕,因为人性是复杂的,为了官帽,有的人会明着阻挠你的采访和报道,有的人会暗地给你使绊子。表面上我们可以和官员和和气气,但是骨子里作为记者一定要抱着怀疑一切的精神……

以上,就是我眼中的张和平,但是,我总觉得现在就给和平老师写总结太早,他的心态还很年轻,他还能继续为新闻事业作贡献,还能继续给我们后辈作指引。

坚守良知,传播真理

张和平老师值得所有记者后辈学习!

TAG: 故事 新华社
顶:40 踩:6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49 (268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58 (279次打分)
【已经有253人表态】
61票
感动
17票
路过
32票
高兴
25票
难过
29票
搞笑
27票
愤怒
33票
无聊
29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