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欧华传媒网 >> 新闻 >> 欧洲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救治不了的美国银行们,到底怎么了?

热度598票  浏览44943次 时间:2023年5月16日 19:34

没有人知道,下一家倒闭的美国银行会是谁。

 

随着美国第一共和银行在本月初倒闭、被接管,短短两个月内,美国已经有三家银行接连倒闭。三家银行资产规模在美国商业银行中的排名分别是第16位、第29位、第14位——危机,仍在蔓延。

 

 

美国第一共和银行倒闭

 

对于很多人来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也许还只有个苗头,但监管危机,已经迫在眉睫。

 

在第一共和银行倒闭几天前,美联储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连发布了对前两家倒闭银行的调查报告,两份报告的关键词,都是监管失败。

 

一直以来,美国银行业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其成熟的体系和严格的监管。现在,种种迹象都在表明,美国银行业的根,出了问题。

 

 

 

美国银行接连倒闭,最直接相关的美国银行监管机构,是FDIC。

 

 

 

上图是美国联邦银行业监管体系的主要部门,可以看到,这个监管体系覆盖美国银行业的上中下游,而FDIC职责之一是处置美国破产银行。

 

平时,FDIC为银行提供存款保险,顾名思义,就是告诉储户放心存款。如果出现什么问题,FDIC会处理。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家银行倒闭,FDIC会接管这家银行,并对该银行进行估值,与此同时,对其他银行进行营销,说服他们收购这家倒闭的银行。

 

如果有人接盘,那储户的钱自然就由收购方负责兑付。如果没有找到收购方也没有关系,FDIC会用自己的钱——存款保险基金(DIF)进行赔付。

 

换句话说,FDIC在美国银行业监管体系中,承担的是“兜底”的工作。既然是“兜底”,那就有上限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FDIC设有赔偿门槛,超过限额的存款不予全额赔付。2008年后,这一门槛是25万美元,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个数字基本上覆盖自己的存款金额。

 

但今年,有些特殊。2023年,全球“去美元化”进程加速,在历经美国多轮放水之后,人们对美元的信心,也降到了低点。于是,在硅谷银行倒闭后,为了增强民众对于美国银行业监管体系的信心,避免进一步的挤兑,FDIC打破常规,做出了“历史性”的选择:

 

FDIC对储户做出了全额保底的承诺,这让硅谷银行得到了“全额刚兑”。

 

 

在硅谷银行破产后的听证会上,FDIC官员并未谈及监管自身存在的问题

FDIC这么做,其实“情有可原”。2022年底,DIF有1282亿美元,全额刚兑硅谷银行,只需要200亿美元。2016年至2022年期间,美国平均一年倒闭三家银行,怎么看,DIF都足够解决问题。

 

用一次刚兑稳住外界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信心,对于FDIC这样一家银行监管机构而言,自然是可以接受的。

 

但窟窿层出不穷。一个多月内美国连倒三家银行,近期,美国西部联盟银行和西太平洋银行的股价也都经历了腰斩,这两家银行极有可能成为美国第四家、第五家倒闭的银行。

 

在它们之后,当前面临倒闭风险的美国银行还有近190家,而资产价值低于负债的美国银行,更是超过了惊人的2315家。

 

 

今年以来美国银行倒闭的规模已经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全年的水平

 

当然,FDIC可以通过增加存款保险业务的保费来“创收”,但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观察,美国商业银行存款已经降至近两年来的最低点,美国居民正在从银行把存款取出来。这就逼着美国银行调整资产配置,把可以变现的变现,用于应付储户提款。

 

很多中小银行现已疲于挣扎,这时若要再上交更多保险费,实在难以负担。

 

要想继续解决美国银行破产的问题,FDIC作为监管者,只能找稳健的大银行分担债务。

 

但破产的第一共和银行在美国已经是规模位列14的大银行了,排在前面的第13、12、11的大银行,股价也都在近期跌出过近年来的新低。

 

FDIC只能再往前找,问题是,按照美国相关法规,大银行收购也有要遵守的规则。‍‍‍‍‍‍

 

美国在20世纪80至90年代发生了银行危机和储贷机构危机。1980年到1994年的15年间,美国有1600多家大小银行被FDIC关闭或接管,紧接着就可能面临被其他银行收购的结局。‍‍‍‍‍‍‍‍‍‍‍

 

而危机中,其他银行的状况也并不太好,尤其是大银行表现出更明显的疲软迹象。

 

那一时期,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大银行资产比率远低于小银行,最大的25家银行控股公司的资产价值都低于账面价值。一旦出问题,会造成更大的危机。

 

美国银行监管机构,既担心这些大型银行贪大求全,一口吃成个胖子又消化不了,造成自身危险,又担心收购成功,大银行继续扩大规模,垄断美国银行业。

 

1994年,美国通过了一项联邦法律,禁止机构存款总额超美国存款总额10%以上的银行收购另一家银行,以防出现“大而不倒”的银行。

 

 

美国民众一直以来都很反对美国“大而不倒”的大银行存在

 

第一共和银行破产前,FDIC等美国银行监管机构的官员们还在华尔街到处奔波,希望把符合规则的银行拉到洽谈桌上。

 

从结果来看,符合规则和解决燃眉之急,监管机构无法兼得,只能选择其一。

 

FDIC接管第一共和银行的当天,摩根大通就宣布了收购。

 

根据最新数据,摩根大通持有美国国内存款总额约13.9%,超出了10%的红线,按规则是没有资格参与收购的。

 

但实际上,这项规则本就是治标不治本。

 

虽然当年华尔街没能成功阻止设置10%的上限,但一些聪明的华尔街律师,却成功提议在法案里给这项规则留一个“后门”——如果收购涉及一家或多家违约或有违约风险的银行,收购方则可以免除该总额上限。

 

这些华尔街律师,正来自摩根大通。

 

这恰恰暴露了这项规则的本质——看似为了防止“大而不倒”的银行出现,却反而给了美国大银行一个可以合法乘人之危的理由。

 

于是,在2008年次贷危机的孕育期,摩根大通收购了濒临破产的贝尔斯登;在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摩根大通又收购了华盛顿互惠银行,成就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银行收购案。

 

越是危机,越方便大银行出手。

 

而本应监管大银行的美国银行监管机构,在危机时刻却束手无策,反而需要依靠大银行。

 

根据协议,摩根大通收购第一共和银行后,承担第一共和银行的所有存款,全面保护储户免受损失。

 

收购当天,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宣布,导致美国三大区域性银行倒闭的危机“已基本结束”。

 

很多人认为FDIC是在用破坏美国银行业监管规则的方式,允许摩根大通破例帮忙解除危机。但开着“后门”的规则,又称得上是什么规则呢?

 

微信截图_20230516193629微信截图_20230516193629

微信截图_20230516193635微信截图_20230516193635

微信截图_20230516193641微信截图_20230516193641

顶:43 踩:28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27 (190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6 (159次打分)
【已经有178人表态】
41票
感动
19票
路过
21票
高兴
18票
难过
21票
搞笑
19票
愤怒
19票
无聊
20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