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欧华传媒网 >> 新闻 >> 中国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时代人物|众家评说许鸿飞

热度45票  浏览50次 时间:2022年9月14日 23:24

许鸿飞 落雨大



夏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许鸿飞是一位具有鲜明艺术风格、勤奋而多产的艺术家,他擅长以诙谐、幽默和夸张的雕塑语言进行艺术思考与表达,著名的“肥女”系列作品,即是他在多年艺术实践中形成的典型的个性化雕塑的艺术符号。许鸿飞的“肥女”形象的系列雕塑作品,以其丰腴灵动的体态,欢快乐观的神态,平民化、情趣化的生活场景设计,展现了一种快乐、健康、自信、向上的生活观和幸福观,表现了当代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给观众带来一种新的审美旨趣和审美共鸣,在当代中国雕塑艺术长廊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近年来,许鸿飞还潜心创作了一批记录和讴歌时代的雕塑作品,此次展览展示的建党百年、乡村振兴、抗疫斗争、冬奥体育等主题的作品,就生动地展现出党领导人民奋楫笃行建功新时代、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的鲜活图景。多年来,许鸿飞带着这些作品和他的“肥女”系列作品一道,走向民间、走进乡村,走到城市公共空间展出,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许鸿飞由此被誉为为人民大众带来快乐和希望的当代艺术家。


许鸿飞也是一位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不同文明交流的艺术家。从2013年起,他就带着他的“肥女”系列作品,在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希腊、秘鲁、哥伦比亚、古巴、新加坡、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35座城市举办了46场雕塑展,直到今年2月,他还在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展出了自己的雕塑作品。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向各国人民展现出一个立体、生动、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同时因其作品展现了自然的美、生活的美、人性的美,展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追求,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喜爱。所有这一切,都显示出许鸿飞这样一个新时代中国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


许鸿飞 快乐时光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院长):许鸿飞是一位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优秀艺术家,一位真正将艺术融入人民生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出色践行者。在他30多年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始终深扎生活与人民,以普通人的视角观照和解读时代,以普遍的温情和人文关怀表现人们喜闻乐见、妙趣横生的生活场景以及鲜活而丰富的普通人、平凡生活的点滴美好。无论是宏大叙事还是絮絮私语,无论是英雄赞歌还是平民史诗,都充盈着生命的热情、昂扬向上的激情。他的作品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可亲可感有温度、有血有肉有筋骨,深受人们喜爱。比如,他的“肥女”雕塑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一种人类共通的符号,不仅连接了城市和乡村,而且连通了中国和海外,表达和传递了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理解。他以对人民和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以自己感同身受的实践,触碰到了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并以一种乐观向上的激情,给更多的人带去了幸福与欢乐,让公共艺术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人们一种精神生活的方式。


可以说,在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时代的历史巨变,讲好中国的故事;在坚定文化自信,以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拓展和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文化感召力和国家形象塑造力方面,许鸿飞做了大量的思考和有益的实践,为当代美术工作者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王林旭(国家民族画院院长):许鸿飞的作品以诙谐、幽默的雕塑语言,塑造了一个个人们喜闻乐见、趣妙横生的生活情景,反映的是生活之美,他创作的对象都是来自人民群众、来自生活实践的,他的作品具有感染力,赢得了广大的受众群,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力。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许鸿飞关注的问题、所有的提案和发言,都是关于乡村振兴、对外交流和文化自信。他通过艺术来传达对乡村振兴、美好生活的建设和发展,反映了他“艺术为人民”的情怀。许鸿飞的艺术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世界传达的一种中国美的语言。2013年以来,许鸿飞带着“肥女”,承载着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走向国际舞台,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45站雕塑巡展,通过中国的形象、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来讲好中国的故事,传播中国的正能量,用艺术在向世界讲述着中国美丽的文化故事。许鸿飞的作品和他对外交流的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也充分表达了许鸿飞的雕塑艺术走向世界所展现的中国文化自信。



刘万鸣(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许鸿飞的作品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幽默性。首先我认为他的作品题材视角选择更多来自民间,许鸿飞的作品让我想到了民间泥塑,这使得许鸿飞的作品是幽默的、是快乐的、是幸福的,但又不失其艺术个性,我想这也是他对民间艺术的感受。另外,许鸿飞的作品通常以极尽夸张的表现手法描绘人物,其实在空间作品雕塑作品中过度夸张是很难把握的,但是他在兼具夸张特点的同时还给人视觉感官上以舒适感,这是难能可贵的。第二是情感的融入。情感的融入前提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真情实感的体现,正如许鸿飞的幽默感也是缘于日常生活中他就是这样一个很幽默有趣的人,而这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完美的呈现。第三是鸿飞雕塑肢体语言的表情性,他通过肢体造型,比如说“肥女”,强调动态、强调肢体语言的表情性,生动有趣味具有幽默性。


总而言之,许鸿飞通过对内容与形式的巧妙处理,形成了颇具视觉性的语言形式,所呈现的内容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许鸿飞的雕塑来自民间的、民族的,所以也是世界大众的,幸福、幽默、快乐是人类共有的,许鸿飞抓住了这一点。



王建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导演):许鸿飞的雕塑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表现了百姓的现实生活,致力于描绘一种贴近人民、融入人民、与民同乐的雕塑形象。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当今的艺术家到底应当如何发挥艺术功能?艺术不是冷冰冰的,不是高高在上的,不应当脱离人民群众。就如同许鸿飞的系列雕塑放在公园里会引来孩子的环绕欢笑,会招来各色百姓的合影;而且他作品在亲近人民的同时,还会思考人民群众的所忧所虑。就如他的代表作“肥女”系列,在今天大多数女性都在为减肥而焦虑的时候,这样一组雕塑,以一种喜剧幽默的形式引导大家迈入一种更加乐观向上的生活观念,他给很多人以自信,也给生活以一种喜剧的效果。我想这正是艺术家作为健康审美的引领者、正能量的传播者的职责体现。


许鸿飞创作的“肥女”系列雕塑作品在我看来,是乐观积极向上的。可也有人认为,这些雕塑有损中国女性的形象。我们不能以简单的政治的批评、道德的批评代替文艺批评,其实我们应该以更加宽容的眼光看待艺术家的创作。只要他们真诚拥抱生活,他们的创作也是无可厚非的,生活是多样的,我们没有必要要求艺术只有一种模样。


总之,看了许鸿飞的雕塑展览,非常感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这么多优秀的雕塑作品集中在一起办展是不容易的,这是许鸿飞多年来孜孜以求的艺术状态的呈现。我常常跟他开玩笑,“我一看到你就想到鲁迅先生”,鲁迅先生跟许鸿飞的身材差不多,也是烟不离手,鲁迅先生一生辛勤耕耘,为这个世界留下了这么多精神财富。也希望许鸿飞先生未来带给我们大家更多更好的作品。



于文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近些年包括中国国家画院在内的各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在艺术推广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而许鸿飞以一己之力把中国文化推广到世界,而且得到大家的认可,相当不简单。许鸿飞的作品不像通常意义上的庙堂艺术,既可以在美术馆、博物馆等地展出,也同样可以融入各大广场、城市公共空间,是真正融入生活的,传达的是善良快乐自由美好,有性格、有温度,深受各地民众的欢迎和喜爱。真正好的艺术作品是能为大家理解、是大家喜欢的、真正融入到生活中的。


雕塑大多都是崇高的,塑造的多为英雄人物,但是许鸿飞作品主题都是来源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并表现了更多诙谐幽默的瞬间:比如《飞琴》是一个胖的女人飞起来;《嫁衣》是一个胖女人在缝纫机前做嫁衣,特别新鲜……在创作上也给我很多启发,期望许鸿飞创作更有分量的“肥女”作品,奉献给我们这个时代。



田黎明(中国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看了许鸿飞的展览我非常的激动,他的雕塑语言已经被大家所熟知,他的雕塑总有一种快乐。这种快乐来自于他对生活的美、对人性的美、对时代的美的真切体验,他将这种体验转换为艺术语言,作品呈现出了时代的厚重感和温润感。而且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看到老一辈雕塑家对他的影响,还可以看到时代人文精神的迸发和进取。他的人物形象是直线条、弧线条、菱形线条组合,给我们在视觉上呈现出了雕塑的时代美感,而且给我们以积极向上、生生不息之感。总的来说,我以为许鸿飞的每一件作品都注入了一种深厚的人文情感,这种情感源自于他的学养、源自于他对艺术的执着追寻、源自于他的不懈探索。



宋伟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13年,许鸿飞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平民史诗”,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他的雕塑艺术第一次得到了中国美术最高殿堂认可,也正式拉开了他的“平民视角”艺术;2015年,他的雕塑艺术走进了太庙,当代雕塑介入古代场域,与传统文化进行了一场对话;2019年,第三次在京个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标志着他的作品正式进入国家艺术的典藏序列;2021年,在中国政协文史馆举办个展,是他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践行艺术传播的使命的一次履职汇报;2022年7月,他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了个展,是一次国家级平台的跨界,跟音乐进行了联系;第六次晋京到了中国国家画院,主张的是一种艺术态度,是作为与国、油、版平行的雕塑该有的艺术态度。



我以为,许鸿飞从一开始介入“肥女”形象的探索,就意味着他对传统学院雕塑的逆反,他真正回归到了艺术本体上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用夸张代替写实、用幽默传达情感、用平民取代精英、用平视代替伟岸……他通过各种手段塑造出一个属于自己雕塑领域的视觉符号,以消费主义为信条,娱乐大众,他并不强化传统艺术中深刻的思想,而是刻意地拉近艺术与大众的关系,让观众一看便心领神会,并会心一笑。实际上,整个过程也属于他艺术创作的一部分。他带着如此的欢乐在全世界各地巡展,同时讲述的,也是属于中国艺术家的故事。近年他转战乡村,用自己的雕塑践行艺术普及,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美育传播。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许鸿飞的作品从题材本身可以引发很多思考,比如说对时代的思考、对时尚传统或者以瘦为美的社会形象的冲击等等。然而,在展厅里不禁让我想到,许鸿飞到底是如何用雕塑这一艺术形式把一个题材、一个人物形象进行不停翻转的。他的雕塑虽然说大多都是“肥女”这一形象,但真正做到了深入我们生活当中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而且细节十分突出。原本造型与深入的问题是雕塑创作的大问题,但在许鸿飞的作品中,则成了“一瞬间”的事。许鸿飞通过各种瞬间把握的表达,突破了雕塑原本的时空观。传统雕塑时空表现上是有限的,“瞬间”能不能让人产生联想至关重要。此外,许鸿飞雕塑作品在体重与肌理关系上的处理也非常有趣。不同的材料如何将人转化到肌理上、做温度的东西也是雕塑创作中的一大难点。但是许鸿飞不仅是肉体本身的东西,是内在结构在支撑。撑起来一个胖女人的是什么?许鸿飞将其藏在肉里,从外部形式切入,从而在作品里面就获得了视觉上的形式力量。我们看到他翡翠材质的作品《清泉》,凹下去的地方很有弹性、很有肉感、很有温度。



丁宁(北京大学教授):许鸿飞的展览让人耳目一新,我把它称为“许鸿飞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许鸿飞极其饱满的创作激情和无可限量的投入程度。艺术家沉浸在创造或者是构思的状态时,往往就是话不多,作品本身大于语词解释。许鸿飞也是话不多,睡觉少,求变出新,迸发出来的创作势头欲罢不能,停不下来——这是真正的艺术家。第二,许鸿飞不是停留在创作的阶段,还身体力行地去做传播。许鸿飞作品的广泛传播让他的作品有了更强的公共性。而且,许鸿飞选的都是世界各地非常有挑战性的场合,比如柏林大教堂前面,那里附近起码有四五个顶尖的世界级博物馆,是非常著名的柏林广场。他将作品摆在那里,没有一点底气是绝对不行的。然而,许鸿飞的雕塑作品不仅撑住了场面,还吸引了大批观众与雕塑近距离互动,这是鲜少艺术家能做到的。更为令人惊讶的是,他在土耳其的展示,吸引了大量戴着面纱的女性,她们也被许鸿飞的“肥女”雕塑迷住了。第三,许鸿飞艺术的创新。首先,许鸿飞以女性形象为主体展开创作。虽然以女性为题材的雕塑作品并不少见,但不同于其他宏大的、崇高的、民族英雄式的女性形象,许鸿飞的作品表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女性形象。她带着小孩、她在骑自行车,或者她在生活当中某个日常片断里,都是可以让观众以平视的角度去观看和欣赏的,是真实的、可触摸的。其次,许鸿飞在创作中以“肥女”的一种动态让雕塑变得生动起来,而且创作动态的手法跟“肥女”本身是矛盾的,“肥女”是不太能动的,或者动作比较笨拙,但是,许鸿飞给“肥女”以一种飞动之美,这正是其艺术突破的地方。



王平(《中国美术报》社社长、总编辑):许鸿飞的“肥女”是强调内美的,他塑造的人物外在形象应该属于我们审美里长得丑的和土的。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审丑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文化现象。戏剧里有丑角,书法里有“丑书”等等,都是审丑的例证。许鸿飞的作品虽然看似丑的不入我们的时尚之眼,但许鸿飞的“肥女”系列,欲扬先抑,外表丑、内在美,其作品洋溢着快乐、幸福、自信,同时又有诙谐、可爱的情趣,给我们传达了真、善、美。


一般而言,雕塑是凝固的艺术,把很多东西凝聚于一刻,但是许鸿飞的雕塑超越了这些,尤其是生活派的雕塑作品,如“肥女”系列雕塑里,他融入了雕塑难以融入的叙事性、描述性、情节性等因素,把生活的情节放到雕塑里,这是许鸿飞的雕塑让大众能够欣赏的很重要的一点。此外,许鸿飞雕塑语言上所常用的圆润感、流动感也是我们非常亲近、熟悉的东西。



陈明(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当代雕塑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公共性更强。古典雕塑面向贵族,表现题材多为皇帝、教皇、将军等领袖和英雄式人物,展览空间往往在宫廷建筑里,或大型广场上,具有纪念碑性质。但现代主义雕塑打破了古典雕塑的规范,开始与普通民众密切接触,雕塑的公共性开始呈现出来。这种公共性在20世纪初中国现代雕塑发展起来以后也开始凸现出来。其间也经历了百年的拓进,到今天已经十分多元化。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雕塑更广泛地走向公共空间,更强调公共性和观众的互动性。许鸿飞的作品尤其“肥女”系列的作品,以其夸张、有趣的形象,被大众所喜爱,具有鲜明的公共性特征,具有与公共空间相融合的特点。


从雕塑语言上来讲,许鸿飞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广美有悠久的雕塑创作和探索历史,产生了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雕塑家,因此他的雕塑创作可以看到清晰的发展脉络,既有学院雕塑的特点,也有当代雕塑的艺术特性,形成其个性化的雕塑风格。概括起来,许鸿飞的雕塑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关注社会,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感。许鸿飞的雕塑语言写实又夸张,题材紧扣时代,为时代英雄写照、为时代人民塑像。第二、具有强烈的幽默感、诙谐趣味。他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题材,充满乐趣与夸张的造型,让平淡生活生发出艺术的趣味,是这位雕塑艺术家最特别的地方。第三、于朴素中寻找深刻。许鸿飞不仅在日常生活、普通场景中找幽默、乐观、诙谐的趣味,还在其中体味出一种深刻性,有些作品虽然表现的场景简单朴素,但是从中可以感受其中内涵的深刻性,有对历史的回望、对生活的思索,也有对未来的期望。



李昌菊(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许鸿飞塑造的胖女人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引人思索。生活中不美不自信的胖女形象为何在艺术家的笔下呈现得如此自由自在、如此活力四射、如此乐观飞扬、如此浪漫奔放,打动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


我想许鸿飞雕塑的动人之处在于其艺术形象生命的张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人物形象本身。在艺术表现中的这些胖女人,她们世俗、亲和,但同时也超越现实。她们可能飞跃起来,舞动着、挥动着、跑动着,总之她们不是日常状态,所以打破了日常感觉,带给我们愉悦感、飞扬感,把我们一下带入进去,有先声夺人的感觉,它非常简单但非常快乐,这种共情极为重要。第二,雕塑语言。许鸿飞对具像的、抽象的等各种手法驾驭非常自如,这些胖女人造型比较夸张,甚至有一些适度的变形和抽象的装饰的效果,是综合手法的运用。她们动态都有一个比较大的动势,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且通过这样的处理,让我们感觉到形体抽象的光影效果丰富多变,明暗、虚实、动与静、轻与重、单纯与丰富,以对立语言的处理,呈现的“肥女”丰富耐看。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每次看到许鸿飞的雕塑都有一种鲜明的感受:艺术创作确实是时代的视觉表征,或者也可说是社会与时代的精神密码。从这个角度上再看许鸿飞的雕塑,特别是他的“肥女”主题创作,在圆润的肉身形体中蕴含着充实的精神。


某种角度上说,雕塑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占有空间的艺术。许鸿飞的雕塑兼具了艺术语言的丰富性和雕塑理法的扎实性,在我看来呈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形式感的巧妙。许鸿飞的雕塑很多为大体块的主体和轻盈的支撑点组合,凸显出其雕塑语言的追求,如东汉时期的青铜雕塑“马踏飞燕”,就蕴含着这种轻盈性与失重性的奇妙关系,这个特点在许鸿飞的作品里得到了强化。二是在空间和造型上,他以写实的造型追求意象的表达。许鸿飞的创作以肖像雕塑居多,没有任何背景,以单纯的人物姿态表现叙事性,看似雕塑的题材样式跟中国传统雕塑相距较远,但从内核上有着一脉相承的共性特征,追求精神性、意象性的诗意表达。三是多元的媒介材料呈现。金铜、汉白玉、翡翠等媒介材料都有实践,许鸿飞的雕塑不仅强化媒介的丰富性,更有力地发挥了媒介的触摸感,突出对于物象肌理和触感的表现。四是题材表现的跨界与延展。从革命历史叙事中的海岛女民兵到当下抗疫生活中的人物群像,他的雕塑作品从革命历史题材,到社会变迁主题,再到表现当下的民生题材,许鸿飞在广泛的题材表达中,将叙事性和抒情性结合在一起,构建了自身的艺术风格,也由此辐射影响了广阔的受众群体。



刘礼宾(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许鸿飞的雕塑让我想起中国雕塑发展的两个脉络:西方古典主义传入中国后形成的学院雕塑传统和中国石雕、泥塑中的的民俗传统。许鸿飞雕塑作品的基点很小,整体都感觉像飞起来一样,这在技术上其实很难的,他怎么实现这一点呢?我看了很久,想到一个词叫以肉为骨,我们看到的胖女人是一个快乐、圆满的女性形象,其实就是许鸿飞用了气韵生动的线的运行方法的结果,他的雕塑通过曲线、形体实现飞动的样式,在“气”的运行中,使作品中人物形象情绪丰富,颇具感染力。我们常说的高贵的单纯和静默的伟大,这是对古希腊雕塑的的描述,许鸿飞的作品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雕塑里的动、飞,而且他的“肥女”身体的姿势、嘴角、眼神和中国骨法用笔的走形一脉相承,是在线基础上实现了走的样式,令观者感觉到通畅、快乐。


其实我觉得许鸿飞所展现出的内化在深入创作领悟其实和学院传统是非常不同的。从他和黄永玉先生的交往可以看出,他俩的机缘不是偶然。在我看来,黄永玉先生的创作也是源自于民间的、民俗的,呈现给我们的是智慧和快乐意象。许鸿飞同样如此,是一个我们雕塑研究的典型个案。



金新(《中国美术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优秀的作品会给观者更多维度感受、想象和共鸣的空间,许老师的作品就有这样的多维度和开放性,这也是他的作品广受人民喜爱的原因,下面我仅从女性观众的视角来谈几点感受:


第一,对“肥女”形象的理解。某种意义上,这是个理想女性的形象——具有原始生命力和母性无穷潜力的外形,自信、自得、自如甚至强悍,具有自我的现代女性的内在。前者有可能有艺术家潜意识的影响以及对民间艺术的吸收,因此在形象上带有原始生殖崇拜的痕迹,从这个意义上说,“肥女”是传统的,而后者应该主要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是现代的,所以“肥女”的形象是传统和现代结合的一种理想形象,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一种社会对女性的判断或期待标准。第二,关于瘦男和“肥女”形象组合的问题。从形式上看,这种夸张的对比会带来幽默的效果,为什么呢?因为在现实和通行的逻辑里是少见的。如果换成肥男和瘦女的形象组合,幽默效果会不会减弱呢?我想是肯定的。在这部分作品里,许老师刻画的焦点仍是“肥女”,《带我飞》《良宵》《倾城之恋》都是从“肥女”的情感和心理感受角度出发塑造作品的,因此表情和肢体语言非常生动而细致入微。这些作品也具有多义性,有人从中看到了诙谐幽默,有人从中看到了梦和幻想的替代性满足,也有人从中看到了喜悦、幸福等强烈心理感受的象征性表达。第三,“肥女”系列作品的社会意义。一个社会女性的地位和对待女性的态度,代表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许老师的“肥女”系列作品除了在视觉上传递给人快乐、乐观、满足、幸福的力量之外,还反映并且带有潜移默化的社会文化影响。从男性的角度来说,代表了男性审美由专注女性外在到对女性自我人格的关注、接纳和肯定;从女性角度来说,则有利于女性在社会流行风尚中对产生的容貌焦虑、身材焦虑作出反思,并重新认识和评估自我价值。我想这也是“肥女”形象在国内外受到普遍关注的内在价值观共通的因素。



邓柯(中国国家画院雕塑所副所长):我对许鸿飞的作品的理解可以总结为“涌动的团块”。这些作品迸发出一股原发的力量,这股力量从何而来?来自涌动的形体、来自肉的褶皱,是动态失重的瞬间,也是在动势和力量的关系处理中所透露出来的原生力量。在塑造中,涌动的团块给人的视觉心理,就如同力量不断骤增、蓄势待发的状态,但是许鸿飞的作品有所不同,呈现的是涌动且释放而出的力量,是感性和迸发的力量。


我们在米开朗基罗雕塑《晨昏昼夜》中的《昼》那尊人体雕塑看到的张力,是男性背部肌肉和团块紧张中透着的痛苦,但是在许鸿飞作品里这些团块是欢乐的。同样是团块,前者雕塑中隆起的团块是一种力和力的对抗,后者是全然释放中间所迸发出来的力量,这是我看到“肥女”系列作品最为直观的感受。


此外,许老师的作品对瞬间处理不做迂回的捕捉,所呈现的瞬间中都透露出这样一种真挚,尤其是疫情题材的系列作品中,他对“瞬间”的处理都是一种天然情感的流露,不迂回、贴近生活,贴近自然。他的作品总体给我们一种盈动的动感又透露出质朴的气质。



顶:5 踩:2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1.58 (12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21 (14次打分)
【已经有12人表态】
4票
感动
1票
路过
1票
高兴
1票
难过
1票
搞笑
1票
愤怒
1票
无聊
2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